一碗稀粥,把杨绍军从鬼门关拉了回来,保住了一命。一位素不相识的爷爷无私地帮助自己,令杨绍军逐渐懂得了关键时刻帮助别人的重要,懂得了做人的道理。
杨绍军的祖父祖母、爸爸妈妈,也是喜欢做好事的人,有时候讨米要饭的人路过家门口,他们即使自己不吃不喝,也要给别人吃。这种家庭的熏陶,对小小的杨绍军也起了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。
从那个时候起,一颗颗无私、善良、关爱的种子在杨绍军幼小的心田里生根、开花、结果。
“别人帮助了我,救了我的命,所以我也要帮助别人。”杨绍军朴素地想,在心里暗暗发誓,等自己长大后、有能力了,一定要报答别人,报答社会,尽自己的所能,做好事,做善事,像老爷爷一样,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,像老爷爷一样,“宁可自己不吃,也要把饭让给饿肚子的人吃”。
二
正是少年时代那次难忘的经历,引导着杨绍军走上慈善事业之路。
他明白,要帮助救济别人,除了有热情,有一颗滚烫的心之外,自己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行。于是,他开始朝这个目标迈进。
1980年,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,杨绍军率先在常德县丹州乡办起了养猪场和酒厂。经过苦心经营,努力奋斗,仅两年的时间,他家就甩脱了贫困的帽子,成了村里少有的“万元户”。